搜狐网刊登温礼杰文章:企投家:新时代商业生态的融合者与引领者
作者:深圳市华企纵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日期:2025-09-11
在商业文明迭代演进的浪潮中,单一角色的边界正被不断打破。当企业家的实业根基遇上投资家的资本视野,一种全新的商业物种——“企投家”应运而生。这一群体既深耕产业肌理,又洞察资本逻辑,以“实业为体、资本为用”的复合能力,重构着企业成长路径与区域经济发展格局。从华为的产业链整合到小米的生态布局,从腾讯的生态构建到地方政府的招商转型,企投家的思维与实践正在重塑商业世界的规则。
一、企投家的本质:实业与资本的辩证统一
企投家并非企业家与投资家的简单叠加,而是两种能力体系的深度融合与质变升华。吴晓波提出的这一概念,直指当代商业的核心矛盾:单一实业运营难以突破资源瓶颈,纯粹资本运作则易陷入脱离实体的泡沫陷阱。企投家的本质,在于建立“实业 + 资本”的双轮驱动机制,实现产业价值与资本价值的共生共荣。
从能力维度看,企投家需兼具三重核心素养。其一,是企业家的底层根基,包括对产业规律的深刻理解、组织管理的系统能力、应对不确定性的韧性。其二,是投资家的顶层视野,即对资本周期的敏锐感知、对价值洼地的精准判断、对风险收益的动态平衡。腾讯通过投资构建社交生态,正是资本视野服务于产业战略的典范。其三,是跨界融合的系统思维,能够打通实业运营与资本运作的语言壁垒,让资本服务于产业升级而非反向吞噬。
从实践逻辑看,企投家的行为呈现“双向赋能”的特征。一方面,以实业优势反哺投资决策。华为旗下哈勃投资专注于半导体领域,因其深谙自身供应链的短板与机遇,投资即能带来技术协同与订单支持。另一方面,以资本力量加速实业成长。雷军在创立小米前的投资经历,为其积累了供应链资源与互联网思维。这种双向赋能,使企投家既能避免实业家的路径依赖,又能克服投资家的认知盲区。
从历史维度审视,企投家的出现是商业文明发展的必然。工业时代的企业家以规模扩张为核心,信息时代的投资家以资本增值为导向,而数字经济时代的竞争,本质是生态系统的较量。企投家通过资本纽带整合产业资源,构建超越单一企业的协同网络,正是应对这种竞争的进化选择。华为通过投资100余家半导体企业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,在中美科技博弈中展现出的抗风险能力,印证了这一进化路径的战略价值。
二、企投家的实践范式:从企业运营到生态构建
企投家的实践呈现多元路径,但核心逻辑始终围绕“产业锚点—资本杠杆—生态共生”的递进关系。不同领域的标杆企业,以各自的探索勾勒出企投家的实践图谱,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。
产业链垂直整合型企投家,以华为为典型代表,展现出 “实业为本、投资为器”的战略定力。面对外部技术封锁,华为通过哈勃投资在半导体领域密集布局,形成从芯片设计到制造的全链条支撑。这种投资并非财务投机,而是基于“补链、强链、延链”的战略考量:投资企业不仅能获得资金支持,更能接入华为的技术体系与订单资源,迅速成长为产业链关键环节。数据显示,哈勃投资的企业中,已有30余家进入华为供应链,这种“投资即协同”的模式,使华为在极端压力下仍能保持技术迭代能力。此类企投家的核心在于:以投资巩固实业护城河,将资本转化为不可替代的产业竞争力。
生态平台型企投家,以腾讯和小米为代表,演绎了“平台为基、投资为网”的扩张逻辑。腾讯凭借微信与 QQ 的流量入口优势,投资覆盖社交、内容、电商等多元领域,构建起“流量—场景—变现”的生态闭环。其投资逻辑并非追求控股权,而是通过资本纽带将被投企业纳入生态体系,实现流量共享与用户价值挖掘。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:投资是构建生态的黏合剂,通过资本纽带实现用户、数据、资源的跨企业流动。
转型突破型企投家,以雷军个人经历诠释了“投资赋能创业”的成长路径。在创立小米前,雷军通过顺为资本投资了凡客、多玩等企业,积累了互联网行业的资源与认知。这种投资经历使其在小米创立之初,就能精准把握智能手机普及的趋势,构建起“互联网 + 硬件 + 服务”的全新模式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小米上市后反过来通过资本运作并购黑鲨科技、纳恩博等企业,加速技术整合与品类扩张。这种“先投资后创业再投资”的循环,展现了企投家角色的动态转换能力,印证了投资与实业可以互为跳板、相互成就。
地方政府作为特殊的“企投家”,正在经历从“招商引资”到“引资购商”的思维转型。合肥市政府投资京东方、长鑫存储的案例,开创了“政府资本 + 产业导入”的新模式:通过设立产业基金,以股权投资而非土地优惠吸引企业落户,同时配套建设产业链生态,形成“投资 — 落地 — 集群”的正向循环。这种模式的本质是政府以企投家思维运作公共资源,将财政资金转化为产业培育资本,既避免了传统招商的同质化竞争,又能形成可持续的产业竞争力。
三、企投家与区域经济:从资本洼地到价值高地
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力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培育企投家的土壤厚度。在区域竞争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今天,企投家群体的数量与质量,已成为衡量区域经济潜力的核心指标。安徽明光市等中小城市要实现跨越式发展,关键在于构建有利于企投家成长的生态系统,将资本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,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创新动能。
培育企投家群体,需要构建“三维支撑”体系。在政策维度,应从传统的税收优惠转向资本赋能,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并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,通过“母基金 + 直投”模式撬动社会资本,形成支持企业从种子期到成长期的全周期投资链条。深圳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,合肥建立长三角产业创新基金,均是通过政策杠杆放大资本效能的范例。在服务维度,需搭建“产业对接 + 资本培训”的综合平台,定期组织企业家与投资家的跨界交流,邀请成功企投家分享经验,帮助本地企业家提升资本思维。华企纵横为中小企业提供的 “培训 + 咨询 + 投资”一体化服务,正是弥合实业与资本鸿沟的有效路径。在生态维度,要营造鼓励创新、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,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,让企投家能够安心深耕产业、大胆布局未来。
发挥企投家作用,需要重塑地方政府与市场主体的互动模式。传统招商模式往往陷入“给土地、给政策、给补贴”的同质化竞争,而企投家思维引导下的招商,更注重“产业链投资 + 生态化服务”的组合拳。具体而言,可围绕本地优势产业绘制“产业链图谱”,通过政府产业基金定向投资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,吸引其落户并带动上下游配套;同时借鉴小米生态链模式,帮助本地企业对接外部资源,形成“引进一个、带动一批、辐射一片”的集群效应。安徽芜湖通过投资奇瑞汽车,带动形成涵盖零部件、新能源的汽车产业集群,正是这种模式的成功实践。
企投家的发展水平,直接决定区域经济的抗风险能力与迭代速度。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,单一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限,而企投家通过资本纽带构建的产业网络,能够形成相互支撑的“商业生态韧性”。对于一个区域而言,培育本地企投家并吸引外部企投家落户,不仅能提升现有产业的竞争力,更能抓住新能源、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机遇,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。
四、企投家的未来:在时代浪潮中锚定价值坐标
随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,企投家群体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,同时也面临更严峻的能力考验。在技术革命加速演进、全球资本流动重构、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,企投家需要不断升级认知体系,在变与不变中锚定价值坐标。
未来的企投家,需在技术变革中把握产业重构机遇。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、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的突破,正在颠覆传统产业边界。企投家既要以投资视角捕捉技术拐点,又要以实业思维推动技术落地。深度求索(DeepSeek)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,既源于其技术团队的研发能力,也得益于投资机构对算力革命趋势的精准判断。这种 "技术洞察 + 资本敏捷" 的组合,将成为未来企投家的核心竞争力。
未来的企投家,需在全球竞争中构建自主可控生态。中美科技博弈的长期化,使得产业链自主可控成为必然要求。企投家应通过战略性投资,在关键技术领域建立“备份系统”,形成“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”的竞争格局。对于地方政府而言,引导企投家聚焦本地优势产业的技术突破,将有效提升区域经济的安全边际。
未来的企投家,需在商业成功中融入社会责任。ESG(环境、社会、治理)理念的普及,要求企业将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。企投家的投资决策,不仅要考虑财务回报,更要兼顾环境影响、员工福祉与社区发展。小米投资的生态链企业中,多家实现了绿色生产与循环经济模式,既提升了品牌价值,又获得了政策支持。这种 “义利并举”的发展模式,将成为企投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
从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到整合产业生态的企投家,这些企投家成长轨迹折射出中国商业群体的进化路径。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企投家的价值不仅在于创造财富,更在于探索出一条实业与资本良性互动的中国道路。对于安徽明光市这样的区域经济体而言,培育企投家群体、践行企投家思维,将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选择——因为决定城市未来的,从来不是拥有多少资源,而是能否将资源转化为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。这,正是企投家给时代的启示。
作者温礼杰,为深圳华企纵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
相关推荐
- 2025-09-26中国视窗搜狐网刊登温礼杰文章:企业持续增长的六大流量密码
- 2025-09-16搜狐网刊登温礼杰文章:解锁企业部门化阶段的进阶密码
- 2025-09-11搜狐网刊登温礼杰文章:企投家:新时代商业生态的融合者与引领者
- 2025-09-11明光市政府网报道:温礼杰讲授经济形势分析与行业周期规律
- 2025-09-11中国视窗网刊登:深圳华企温礼杰受邀为政府机关干部授课
- 2025-08-27搜狐网视窗网中国网等多家媒体报道:部级杂志刊登温礼杰文章 聚焦中小企业发展引关注
- 2025-08-27部级杂志刊登温礼杰文章 聚焦中小企业发展引关注
- 2025-08-27中国科学技术协会《发现》杂志刊登温礼杰文章:助力中小企业走向世界